联系电话:

秣陵中学

地址、电话
公司黄页

秣陵中学

  • 单位类型:

   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

北京相关单位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» 欢迎光临
秣陵中学创建于1952年10月,初创时借用龙都杨柳村朱氏庄园上课,故称“江宁县杨柳初级中学”。当时招收初一两个班100名学生,并从江宁县初级中学调拨初二一个班43名学生,校长由江宁县教育科长严克群兼任,共有教职工15名。开办不久任培源调入学校任教导主任,同时江宁县政府决定选择秣陵关桥北戏台旧址筹建新校,并派学校总务主任鉴非到秣陵关负责筹建。1953年4月陈木斋调入学校任校长,同年8月学校搬迁到秣陵关,定校名为“江宁县秣陵关初级中学”。由于社会需要,原初二43名学生学校搬迁时提前毕业。1953年暑假招收初一4个班近200名学生。当时的禄口、秣陵、陶吴等小学、初中补习班调整合并到秣陵关中学,故初二有4个班约180名学生。学校除初建的校舍外,还征购和租赁了许多民房,作为学生和老师的宿舍。  到1955年学校占地面积逐步扩大到近百亩,有大操场、小操场、有池塘。用毛竹构建了草棚大礼堂,编织了竹篱笆围墙。并在校内大兴土木,建设包括教室、宿舍、实验室等设施,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。 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在陈木斋校长的领导下,组织开展了学科小组、文娱体育、劳动建校、勤工俭学等一系列活动。文娱活动轰轰烈烈,有晚会,有定期文娱表演;课外活动,球场上师生共打篮球,热闹非凡;操场上文体活动生龙活虎,舞蹈翩翩,歌声飞扬。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呈现在校园。建校时桥北戏台拆除后,地面坑坑洼洼,遍地碎砖破瓦,经过两年的劳动建校填平了地面,用砖铺筑了四通八达的校园道路,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,绿化、美化、香化了学校。在勤工俭学方面,开辟了养猪场、养鸡场和蔬菜种植基地,这些养殖种植的收获全部用于改善师生生活。  以教学为始终是任培源主任的主导思想,他严格要求自己,严谨治教。他十分强调教师的师德建设和表率作用,并严格予以要求。他对学生“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严格的组织纪律”的培养和造紧紧抓住不放。他组织教室开展一些列的教学活动和研究,教学成果非常显著。1955年、1956年两届毕业生绝大多数考取了普通高中和中专学校,1956年还为江宁县中、溧水县中、句容师范免试保送了21名毕业生。  1956年任培源被任命为副校长,1957年陈木斋调秦淮中学任校长,他虽然离开了秣陵中学,但他为秣陵中学全面发展、校容校貌建设、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做出了贡献,为秣陵中学的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,铺平了道路。  1958年曾设高中班,改校名为“江宁县秣陵关中学”。裴全报调入学校任支部书记兼校长。裴校长是革命干部,他发扬了我党的优良传统,工作艰苦朴素,深入群众,宽厚待人,并放手让任培源副校长大胆工作。任培源是一位有才干的教育工作者,他组织和领导教师继续深入地开展了教育研究,卓有成效地探讨了“中小学教材衔接问题”、“开展智力,培养能力”诸多方面的问题,并亲自参加教学实践。在学科小组、文体活动、勤俭办学、勤工俭学等方面,以裴校长为首的领导,继承和发扬了陈木斋校长教育理念,在办学治校中勇于实践,善于研究,不断创新,逐步摸索了一套艰苦奋斗,严谨治校,实事求是,遵循教育规律的农村办学经验。从1958年——1965年,这个时期的成果是辉煌的。“三好”学生逐年增多,多的一年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6.85%。1959年南京市统一考试,高、初中成绩均获得全市第二名。1960年全校种植面积达28亩,蔬菜产量高达772481公斤,饲养家禽6111只,养猪112头,养鱼5000尾。当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,市场蔬菜、鱼肉供不应求,而学校师生生活自给有余,并支援了副食品市场的供应。由于平时持之以恒地抓体育活动,因此,体育成绩也十分突出,在省、市、地区、县运动会上学生宋益柱破全国少年男子60米记录,鲁步山平全国少年男子60米记录。少年男子铅球破镇江地区记录,男子跳远名,女子跳远第二名,女子4×100米接力赛均破县记录。因为各方面成绩优异,经南京教育主管部门考核验收,被评为“南京市红旗学校”、“江苏省教育单位”,任校长出席了省、市文教群英会,《新华日报》报导了秣陵中学。兄弟学校、国际友人经常到校参观。这个时期的秣陵中学是南京市教育战线上的佼佼者,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。  1966年开始的“”十年动乱,教师遭迫害,教学秩序混乱,“三风”被破坏,教学质量无从谈起。土地面积逐步缩小,大操场被侵占盖政府办公楼和大会堂,周边群众侵占盖民房,后学校占地面积仅有36亩。学校改名为“江宁县秣陵中学”。 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,学校教学秩序比较稳定,教学质量提升很快,高考升学率高的一年达到了67.56%(期中大部分是高中、中专)。从1985年开始学校领导更替频繁,教师先后调出充实中学,教师素质下降。编制缺额,生源素质不高,教学质量下降,徘徊不前。  尽管秣陵中学属于非高中,但各任领导任做了大量的工作,办学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。其教学质量而言,在全区同类型学校属于中上等。学校先后被评为“江苏省教育单位”、“江苏省家长学校”、“教科所德育研究学校”、“南京市国防教育集体”、“江宁县文明单位”。学校团委多次被评为市、县(区)“红旗团委”,游钧老师被评为“南京市劳动模范”,周芷祥老师被评为“全国教育工作者”。  2000年江宁县划入南京市区,学校易名为“南京市秣陵中学”。进入21世纪以来,学校在艺术教育上有了显著的成绩,八年来共考取本科65名,专科123名(其中大部分是美术专业)。2006年小林调入学校任校长,他全面分析了秣陵中学兴盛时期办学经验和特色,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,对在新形势下的办学目标,办学理念和“三风”建设带领一班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。确定办学目标是:以人为本,重视质量,培养特长,看眼全面;“三风”建设是:校风:文明团结求实创新;教风:严情实活;学风:文明求实勤奋进取。为此,小林校长带领一班人深入教学线,深入师生生活的管理线。抓住机遇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师师德规范教育,鼓励师生顽强拼搏,为把秣陵中学办出新特色作出新贡献。在学校管理上开展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相结合。领导昼夜轮流值班,白天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,夜间深入宿舍,指导和支持管理员严格执行作息制度。有力克服学生夜间外出的恶习,使学校管理步入正轨。由于学校秩序谨然,教育、教学质量显著提高。2007年高考升学率71%,2008年高考升学率84%,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。由此不懈努力,一个有新特色的秣陵中学一定会悄然而生。  秣陵中学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,饱经沧桑,在50多年的发展中,前辈们的闪光思想和敬业精神为秣陵中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,几代人的心血、汗水和智慧为社会哺育了一大批人才,他们中有学界名流金德华(清华大学教授);詹世富(河海大学教授);于本友(南理工大学教授),有医学任振振(在美国);有商界精英宝富(在美国);有将领良旺(空军副司令员、中将);有政界谈太玉(国家体育局装备处处长);张连发(原南京市副市长)还有一批科技精英,体育健儿祖国卫士,以及奋斗在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分子。五十春秋花香四海,万千学子业状九州,足涉世界!
单位地址
单位名称: 秣陵中学